小米美团拼多多们:上市不是成熟,而是又一场焦虑的开始
作者 | 王念
编辑 | 李威
来源 | 人民创投(公众号ID:renminct)
活下去,时间换资本。
在过去几年,高估值、低盈利和快速扩张成为很多国内明星新经济企业发展壮大的固定套路,随着市场和资本环境发生变化,如今这些用资本换取时间的企业已经到了用时间换取资本的阶段。这或许是上市之后新经济企业更大焦虑的来源。
小米集团香港主板上市
喧嚣多日的小米上市进程在今天(2018年7月9日)尘埃落定。每股17元港币,市值约543亿美元,开盘价16.6港元,雷军口中的“厚道”定价,并没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热切回应。正如雷军所说,市场和资本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看懂小米。
小米雷军
不仅是小米,2018年上半年,已经有包括美团、拼多多、虎牙直播、爱奇艺、B站、映客、猎聘、同程艺龙在内的约20家新经济企业参与到了这一轮的“上市潮”中。在寻找中国创客的统计中,仅2018年6月就有7家新经济企业(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轻资产;可持续的较快增长;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提交上市招股书。
无论是成立三年时间的新公司,还是打拼多年的创业老兵,在这场赛跑中都显得步履匆忙,甚至选择用更低的估值来换取成功上市的机会。在过去几年,高估值、低盈利和快速扩张成为很多国内明星新经济企业发展壮大的固定套路,随着市场和资本环境发生变化,如今这些用资本换取时间的企业已经到了用时间换取资本的阶段。这或许是上市之后新经济企业更大焦虑的来源:如何证明自己是一个好股票和一个好公司。
奋力一搏
从早前媒体纷传的1000亿美元高价到真正上市时的543亿美元,小米最终选择了定价区间的低端。当被问及对此是否满意时,雷军回答称这个价钱已经非常不错,是个天文数字。“之前关于小米的各种估值满天飞,都是一些媒体的朋友、投资者对小米的厚望,希望小米在未来的十年里,持续地高成长。”
小米的经历正在成为外界衡量其它即将上市的新经济企业的标尺。对美团估值比较乐观的价格一度是600亿美元,当小米543亿美元市值曝光后,媒体开始调低对美团估值的预期。对比小米最后一轮融资估值422亿美元,最终543亿美元市值的先例,美团的估值区间被预计可能最终只有400亿美元。
同样巧合的是,小米和美团在此前都曾表示过不急于上市。王兴在八个月前还表示上市并不是美团最好的选择。雷军则曾说过小米五年之内不考虑IPO。现在雷军对此的解释是,成立八年的小米正处于做得好的企业平均的上市时间点,小米上市并不是突然提速。
按照雷军的标准,拼多多赴美IPO则有着很明显的提速痕迹。招股书显示,拼多多年活跃用户已达到2.95亿,单季用户净增5000万。在2016年,拼多多收入5.05亿元人民币,到2017年,全年收入已达到17.44亿元人民币。与漂亮的数据相呼应的还有拼多多可能抢下的“社交电商第一股”的故事,对于市场和资本而言,这个名号有着相当大的诱惑力。
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拼多多应用端在渗透率上已经超越京东,成第二大综合电商平台,用三年时间走完京东十年的路。同样的,小米在成立八年之后,已经成为全球科技股第三大IPO,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美团也早已将触手伸向餐饮外卖、生鲜零售、到店、出行、家政服务、共享单车、旅游、酒店、金融等领域,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
与拼多多一样,小米和美团,甚至更多被卷入这波“上市潮”的企业抢时间上市都不是为了将自己此刻取得的成果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变现,而是期望通过上市,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资本募集和供血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更残酷的竞争做好准备。与2000年左右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经历相似,是否奋力一搏成为上市公司或将决定一个新经济企业的生死存亡。
内忧外患
某种程度上看,这轮排队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处于内忧外患当中。从自身商业逻辑而言,尚未盈利或是微利,甚至尚未完成和验证自己的商业闭环。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则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外部压力,即便上市成功,也未必能解燃眉之急。
尽管数据喜人,但是拼多多仍是一家亏损的公司。2016年和2017年分别净亏损2.92亿元和5.25亿元人民币,亦即拼多多创业三年多,截至2018年Q1累计亏损(含期权支出)为13.12亿元人民币。
而且,时间却并没有站在拼多多这个互联网新贵这边。自身根基没有打牢固,负面频出,成为拼多多最大的症结之一。从创业之初曝出的拖欠供应商货款,到后来售卖涉嫌黄暴商品、商家维权,如果未来拼多多继续曝出更多问题,其估值自然会受到影响。
用户增长的减缓同样需要拼多多与时间赛跑。2017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速度已经成118.7%下降到17.87%,绝对值净增人数从最高的7110万人,下降到了2520万人。
美团也是如此。美团点评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分别亏损105亿元、58亿元及190亿元。若排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经调整后亏损额分别缩小至59亿元、53.5亿元及28.5亿元。
在媒体报道中,到2018年4月底,美团账上能用的还剩34亿美金,在其布局打车、收购摩拜、投资公司、烧钱做外卖等众多复杂业务的布局下,其资金链依然在经受着重大的考验。甚至有评论认为,按照此前的烧钱补贴力度,也就勉强能再撑一年。
而且,当前资本也遭遇了一些困境。普遍的观点认为,在外界因素变化,内部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一系列去杠杆举措加速了这一波熊市的来临。
事实上,这波金融去杠杆的大潮从2016年下半年便已拉开序幕,一直到今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出台为节点渐入高潮。追溯到根源,银行体系是一、二市场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渠道,这一关闸限水,资本便开始紧缺。易凯资本CEO王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将出现断崖式下跌,至少减少50%~60%,甚至70%~80%。
同时小米、美团等大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具体表现可能会影响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上市之路。如果这两家公司表现好,一系列互联网公司都能够获得更高市场预期,如果不好,那么不仅仅是这些等待上市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会遇到尴尬,整个中国互联网创投行业将可能承受泡沫式发展被终结的阵痛。
艰难时刻
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好股票和好公司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从长时间来看,一家好的公司肯定是一个好的股票,而反过来讲,一个好的股票未必是一个好的公司,因为股票有的时候有涨有落。对于这一波的新经济企业而言,更大的焦虑可能来自于,在一段时间内,既无法保证自己是一个好股票,也难以证明自己是一家好公司。
从整体上看,中国当前的新经济企业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成为独角兽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京东花了十年,美团花了八年,拼多多则是三年。然而,成为独角兽并成功上市并不代表企业就住进了资本的保险箱。拿聚美优品举例说,这家公司2014年上市时的发行价为22美元,但受假货影响从此一蹶不振,如今股价只有2.58美元,较发行价蒸发了88%,中间还曾闹出私有化退市风波。
当前,上市只是这些互联网企业在自身发展和募资环境下做出的逼不得已的选择。上市意味着企业发展需要更公开、更透明、更合规,这些企业如何适应这样变化,如何应对二级市场上的游戏规则。这一波上市的新经济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用雷军的话说,就是如何让自身从一个好股票成为一家好公司。
小米以估值下调的方式回应了市场对其商业愿景的怀疑。同时,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的字里行间也都表现出了希望资本和市场能给小米更多时间证明自己的意愿。而让资本和市场买帐,是一盘很难下好的棋。
上市更像是新经济企业的一块试金石,从信息比较闭塞的一级市场,走向信息公开度更高的二级市场,自己的底牌被放到聚光灯下让众人审视。获得更多关注的同时,新经济企业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成名与身败的概率也将更为极端。这才是真正艰难时刻的开始。
▶ 人民创投现公开征集创投、区块链相关优质稿件,一经采纳,将视文章数据给予作者相应稿酬和资源倾斜。也欢迎提供优质创投项目和相关新闻线索信息。联系我们请添加微信RMCT2018
▶ 近期我们正在打造创投行业交流群,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加入"即可参与
▼
· 欢迎转发朋友圈 ·